师生风采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优标人物王锦诚:烹饪一碗“鲜鱼汤”
作者: 审稿人:dwkj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29日 点击数:

王锦诚,全讯800cc大白菜水产养殖专业2017级本科生,获评2018-2019学年“优秀学生标兵”。曾任水产201701团支部书记,现任草学201901驻班党员及动科院党员服务室主任。必修加权及综测成绩连续两年同年级同专业双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等多项荣誉奖项。

时间成就美味,过去两年的大学经历,在王锦诚看来,就如一碗鲜鱼汤的烹制过程。从食材到炊具,从火候到调味,每份经历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序。在优标答辩现场,他用一碗“鱼汤”诠释着成长的滋味。

食材的把握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王锦诚眼中,知识是烹制“鱼汤”的上等食材。在目前阶段,专业知识是一尾鲜鱼,其他知识是添色添香的调料。

刚进大学时,作为被调剂的同学,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既来之则安之。“对一个专业没有真正了解就妄下结论,这是不负责任的。”王锦诚如是说。在后面深入的学习中,王锦诚慢慢被水产领域的故事所吸引。他发觉,这个被人误解的专业可以造福国家,甚至造福世界!王锦诚感概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家,水产能为人们提供优质的蛋白源,在饮食方面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专业知识的积累过程,慢慢转化为王锦诚对专业的热爱之情。课本中的每一句话,背后都有其深深浅浅的故事。王锦诚并不急于完成课后作业,他总是先仔细领会书中每个字句的含义,挖掘背后的故事,通过各种渠道去补充未弄清楚的知识点。这样细致的学习使得王锦诚在每一门课上都用了他人三倍的时间来学习,这样的习惯,他一直坚持着。

“本科生课程内容相较而言是肤浅的,所以,考出好成绩不代表学好了这门课,不拘泥于课本的主动学习非常关键。”

除专业教育外,王锦诚利用闲暇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其他领域的书籍,他的书单中,文学、管理学、哲学、历史、政治学等书籍占了“半壁江山”。“我想了解其他领域研究的内容,越读书越发觉自己的无知,我就越催促自己看书学习,每一本书都能给我崭新的启迪。”王锦诚总结着自己的阅读动机。

炊具的选取

有了新鲜的食材,一副合适的炊具是菜肴成败的关键。在王锦诚的眼中,图书馆、实验室、广阔的社会都是理想的“砂锅”。

“一杯水、一本书,图书馆里泡一天。”是他的鲜活写照。在室友们的眼中,王锦诚是图书馆的“幽灵”、“铆钉”。因进馆数和借阅量名列学院前茅,他也获评“读书之星”。有趣的是,王锦诚几乎不在图书馆中自习,而是从书架中抽出一本书,默默地找个角落阅读着,时常到了饭点也不知觉。“我理解的图书馆是用来补充精神食粮的,不应该是占座赶作业。”他提出自己的观点。

除了锚定在图书馆,王锦诚选择进入实验室锻炼。最初,他从换水,清洁等打杂工作做起。“即使我现在的资历只够打杂,我也要把师兄师姐交代的事情做好。”秉持着踏实学习的信念,王锦诚的专业技能进步飞快,并逐渐脱颖而出。水产专业各项技能大赛中,他在和师兄师姐的激烈角逐中,也收获了一等奖。“实验室的经历磨砺着我,把小事做好实在不简单。”王锦诚说道。

走出象牙塔,王锦诚积极参与多次社会实践。从回校宣传川农到乡村调研,每一次经历,都给予他全新的认知。今年暑假三下乡实践中,他扛起动科院“向阳花团队”的大旗,本着踏踏实实做实践的宗旨,他带领团队走访郫都区若干乡村振兴典型村、眉山数个偏远山村,汇总了75页的调研报告。“定好就做,雷厉风行。”是实践成员对王队长的评价。实践过程中遭遇的艰难困苦往往是计划中无法预料的,王锦诚便化身为团队中的“暖宝宝”和“打气筒”,及时将温暖和信心传递给“向阳花”队员们。

火候的呵护

有了食材和炊具,王锦诚选择了不沸不涨的小火慢煨。

来到川农第一天,他便开始写日记,对一天工作开展反思总结。“‘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在保持写日记习惯后,才有所体会。”王锦诚回忆到。他的日记中不仅有着工作生活的剪影,还记录当天发生的国内外时事,并附上一些评论,间隙处也会补充着一些随笔感言。除了日记,王锦诚收藏着入校来每一期的校报,透过校报了解川农大的发展。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关注校报这个“窗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量变终将引起质变。这样日复一日的记录反思,造就了他思想和能力上的成长。慢慢地,王锦诚从一个活动小白成长为众多活动的负责人,从遇事惊慌的干事成长为独挡一面的部长,从共青团员成长为中共预备党员。作为大学生党员,他认真学习党政相关书籍及文件,开展自我批评和修正。“四个意识中的看齐意识就提醒着我们,要时刻警醒,时刻看齐,纠正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偏差,这也是我写反思的意义。”对于日记的坚持,王锦诚给出了他的看法。

在优标答辩那段时间,上演着一部小插曲。一向冷静的他一个人静静地阅读完自己的十几本日记后,心态豁然的他删去了几乎所有本要展示的奖状,而尝试去叙述自己的经历。“在台上用一碗鱼汤描述成长,我有些莫名的感动。”王锦诚感慨道。

这是他在川农的第三年,有了食材,有了炊具,也有了火候。王锦诚表示,他还需要一些时间吸收川农大火热的温度,熬出鱼的营养,沉淀作料的风味,等待两年后这一碗极鲜极美的鱼汤揭锅。

/__local/1/36/96/B9A4B02776DC0A2C347615A2D01_1758C55E_1DC81.jpg